您好!欢迎来到生态环保健康网

会员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购物车| 微动态| 搜索| APP| 签到领奖|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57160801
    • 手机/微信:133 6633 0127
    • 微信公众号:生态环保健康网
    • 邮箱:hbcinic@163.com
    中国饮食文化
    2015-10-26 23:38:06 1224
  • 收藏
  • 管理

    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美”食[1]美味美味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有巢氏

    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伏羲氏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饮食文化[2]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神农氏

    quot;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美味美味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周秦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 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汉代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明清

    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倾向

    中国饮食文化,由于特定的经济结构,思维方式与文化环境,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即艺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选料精良

    选料,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艺,是做好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巧。每种菜肴美食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都有很多讲究和一定之规。概而言之,则是“精”、“细”二字,所谓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所谓“精”,指所选取的原料,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汉唐时代,习惯于将美味佳肴称作“八珍”。大约从宋代开始,八珍具体指称八种珍贵的烹饪原料。到了清代,各种系列的“八珍”不胜枚举,主要指的是八种珍稀原料组合的宴席。如“满汉全席”的“四八珍”,即指四组八珍组合的宴席。四八珍即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各指32种珍贵的原料,具体是:

    •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拢、豹胎、犀尾、鹿筋。

    • 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大鲵)。

    • 禽八珍: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

    • 草八珍: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刀工细巧

    • 刀功,即厨师对原料进行刀法处理,使之成为烹调所需要的,整齐一致的形态,以适应火候,受热均匀,便于

    火锅火锅

    • 入味,并保持一定的形态美,因而是烹调技术的关键之一。我国早在古代就重视刀法的运用,经过历代厨师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丰富的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在原料上划上刀纹而不切断)和雕刻刀法等,把原料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和丸、球、麦穗花、荔子花、蓑衣花、兰花、菊花等多样花色,还可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雕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筵席的欢乐气氛。特别是刀技和拼摆手法相结合,把熟料和可食生料拼成艺术性强、形象逼真的鸟、兽、虫、鱼、花、草等花式拼盘,如“龙凤呈祥”、“孔雀开屏”、“喜鹊登梅”、“荷花仙鹤”、“花篮双凤”等。例如“孔雀开屏”,是用鸭肉、火腿、猪舌、鹌鹑蛋、蟹蚶肉、黄瓜等十五种原料,经过二十二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才完成。刀工细巧不仅仅文学家将精艺的刀工当做完美的艺术欣赏,普通的百姓也往往是一睹为快。为了开开眼界,古代有人专门组织过刀工表演,引起了轰动。南宋曾三异的《同话录》说,有一年泰山举办绝活表演,“天下之精艺毕集”,自然也包括精于厨艺者。“有一庖人,令一人裸背俯伏于地,以其背为几,取肉一斤许,运刀细缕之。撤肉而试,兵背无丝毫之伤。”以人背为砧板,缕切肉丝而背不伤破,这一招不能不令人称绝。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火候独到

    • 火候,是形成菜肴美食的风味特色的关键之一。但火候瞬息万变,没有多年操作实践经验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掌握适当火候是中国厨师的一门绝技。中国厨师能精确鉴别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了解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熟练控制用火时间,善于掌握传热物体(油、水、气)的性能,还能根据原料的老嫩程

    佛跳墙佛跳墙

    • 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整碎厚薄等,确定下锅的次序,加以灵活运用,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烂就烂。早在古代,中国厨师就对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并阐明火候变化规律及掌握要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吕氏春秋》)北宋大诗人苏轼不仅是位美食家,而且还是一位烹调家,创造出著名的“东坡肉”菜肴,这和他善于运用火候有密切关系,他还把这些经验写入炖肉诗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自然美。”后人运用他的经验,采用密封微火焖熟法,烧出的肉原汁原味,油润鲜红,烂而不碎,糯而不腻,酥软犹如豆腐,适口而风味突出。

    火候是烹调中最重要的事,同时也是最难把握和说明的事,真可谓是“道可道,非常道”,而一位烹饪者能否成为名厨,火候乃其关键,所以中国饮食中的厨者在操作时,积一生之经验、悟己身之灵性,充分发挥自己细微的观察体验能和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饮食艺术的创造。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是“得失寸心知”了。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技法各异

    烹调技法,是我国厨师的又一门绝技。常用的技法有: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不同技法具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每种技法都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名菜。著名“叫化鸡”,以泥烤技法,扬名四海。相传古代江苏常熟有一乞丐偷得一只鸡,因无炊具,美食美食把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放入葱盐,加以缝合,糊以黄泥,架火烤烧,泥干鸡熟,敲土食之,肉质鲜嫩,香气四溢。后经厨师改进,配以多种调料,加以烤制,味道更美,遂成名菜。云南“过桥米线”,是氽的技法杰作。相传古代有位书生在书房中攻读,其妻为使他能吃上热汤热饭,便创造了这一氽法:将母鸡熬成沸热的鸡汤,配以切成细薄的鸡片、鱼片、虾片和米线,因面上浮油能起保温作用,并能氽熟上述食品,而且过桥后尚能保持热而鲜嫩,从而创造了氽这一重要烹调技法。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五味调和

    调味,也是烹调的一种重要技艺,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关于调味的作用,据烹饪界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

    矫除原料异味;无味者赋味;确定肴馔口味;

    增加食品香味;赋予菜肴色泽;可以杀菌消毒。

    调味的方法也变化多样,主要有基本调味、定型调味和辅助调味三种,以定型调味方法运用最多。所谓定型调味,指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是为了确定菜肴的口味。基本调味在加热前进行,属预加工处理的调味。辅助调味则在加热后进行,或在进食时调味。美味美味

    这么说来,所谓“五味调和”中的五味,是一种概略的指称。我们所享用的菜肴,一般都是具备两种以上滋味的复合味型,而且是多变的味型。《黄帝内经》云:“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文子》则说:“五味之美,不可胜尝也”,说的都是五味调和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总之,调味得恰到好处与否,除了调料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等物质条件以外,关键在于厨师调配得是否恰到好处。对调料的使用比例、下料次序、调料时间(烹前调、烹中调、烹后调),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菜肴美食达到预定要求的风味。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情调优雅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一句“古人云”的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是说食美器也美,美食要配美器,求美上加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器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合。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透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都曾给使用它的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是美食之外的又一种美的享受。

    美器之美还不仅限于器物本身的质、形、饰,而且表现在它的组合之美,它与菜肴的匹配之美。餐具餐具

    周代的列鼎,汉代的套杯,孔府的满汉全席银餐具,都体现一种组合美。孔府专为举行高级筵宴的满汉全席银餐具,一套总数为404件,可上菜196道。这套餐具部分为仿古器皿,部分为仿食料形状的器皿。器皿的装饰也极考究,嵌镶有玉石、翡翠、玛瑙、珊瑚等,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有的还镌有诗词和吉言文字,更显高雅不凡。

    孔府的满汉全席餐具,按照四四制格局设置,分小餐具、水餐具、火餐具、点心盒几个部分。美器与美食的谐合,是饮食美学的最高境界。杜甫《丽人行》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的诗句,同时吟咏了美食美器,烘托出食美器美的高雅境界。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无名的菜肴。一个美妙的菜肴命名,既是菜品生动的广告词,也是菜肴自身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菜名给人也有美的享受,它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感知传达给大脑,会产生一连串的心理效应,发挥出菜肴的色、形、味所发挥不出的作用。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皇家膳食

    清皇室清皇室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结并汲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精华,把宫廷饮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档案史料中,人们可以看出清代皇家膳食的五个特点:

    一是清代皇帝一日只吃两餐。早膳多在早6时开始,有时也会推迟到早8时。晚膳多在12点至午后2点。用现代观念看,这应算是午餐。两次正餐之后,如果饿了各加一顿小吃。

    二是清宫御膳主要由三种地方风味及菜系组成。满族菜是从小吃惯了的民族口味,各种肉类及野味、粘食饽饽、蘸酱菜等都是皇帝后妃难舍的美食;入主中原后,清宫沿袭了明代宫廷饮食特色,膳食逐渐以山东风味为主;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数次南巡,苏杭菜点受到赏识并在宫中流行起来。

    三是清代帝后们饮食喜好各异。例如:乾隆皇帝的膳食粗细搭配、粮菜互补、十分合理;光绪皇帝喜食海味菜,鱼翅、海参、海蜇、海带等原料烹制的菜肴每餐必备;慈禧喜食的菜肴有烧猪肉皮、清炖鸭舌和鸭掌、西瓜盅等,还喜食小窝头、炸三角等点心;溥仪对西餐颇感兴趣,曾在紫禁城内设置西餐厨房。满汉全席满汉全席

    四是清宫筵宴名目繁多,从年初吃到年尾。除元旦、万寿(皇帝生日)、冬至三大节日筵宴之外,还有庆祝征战胜利的凯旋宴、笼络臣民的千叟宴、皇帝大婚宴、公主下嫁宴、招待朝鲜使臣和西藏贡使及蒙古王公等的除夕宴、皇太后圣寿宴、皇后千秋宴、各嫔妃的生辰筵宴、皇子皇孙的成婚礼宴、宗室家宴。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宴等。

    五是注重养生保健康,追求长生不老。乾隆皇帝经常服用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健脾滋肾状元酒,晚年还常吃“八珍糕”。慈禧中年后开始饮如意长生酒,此酒除风祛湿,化食止渴,疏通血脉,强筋壮骨,是保健佳品。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餐具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国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在正在香港举办的“美食配美器——中国历代饮食器具展”中,不仅得到答案,更可深入浅出地认识中国饮食喜好与器具的转变关系。青瓷莲花尊[4]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100多件珍贵文物,该馆展览部副研究员胡晓建介绍说,该馆专门为这个专题展览而筹备、组织,展品大都是首次来港展出,其中10多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灰陶釜、灶》、隋《金足金杯》、北魏《青瓷莲花尊》及汉代《铺首衔环铜》等。筷子筷子

    现场展出的《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胡晓建说,新石器时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现场一件新石器时代《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已发展至青铜器制。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现场展出的《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F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B》是当时的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冰酒器具,内置方形罐,用以盛酒。现场也展出了同时期常用的漆器餐具仿制品。

    影青瓷注及温碗[5]

    汉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铺首衔环铜》,是当时的铜烤炉,另外汉代陪葬品《陶灶》,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完整的炉灶设备,这座船型的陶灶是南方流行的款式,而北方只用简单的长方型炉灶。青瓷青瓷

    隋唐是中国文化与国势强盛时期,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进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种大增,建立不同饮食流派,当时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会菜式丰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变为多人围桌合食的形式。当时着重华丽的生活,金银及玻璃器皿相继出现,并且造工精巧。现场展出的隋唐食器有入口自东罗马的《金足金杯》。另外在新疆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点心是一些饼食,用面以花模印成

    漂亮的形状及花样,而饺子内则有肉,反映新疆地区也受中原饮食影响。

    至于其它朝代的展品,较特别的有东汉《宴饮杂技画像砖》、北魏《青瓷莲花尊》、辽《莲瓣形柄金杯》、南宋《影青瓷注及温碗》及清道光《粉彩锦荔枝盖碗》等。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吴澎著作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基本信息

    书 名: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作品吴澎作品

    中国饮食文化作 者:吴澎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122053008

    开本: 16开

    定价: 24.00元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发展历史及现状;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各地、各民族风味代表小吃;中国茶文化、酒文化及相关发展历史;当代宴会饮食礼仪及中国各大节日饮食习俗;通过名人、名吃的典故阐述饮食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及其它文化的影响。

    本书通俗易懂,学术性与科普性兼顾,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食品科学、旅游饭店管理、烹饪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及饮食爱好者的参考书。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第三节 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第四节 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一、孔子的饮食思想

    二、孟子的饮食思想

    三、老子的饮食思想

    四、庄子的饮食思想

    第二章 八大菜系

    第一节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

    一、中国菜系的形成过程

    二、中国菜系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鲁菜

    一、概述

    二、鲁菜代表

    第三节 川菜

    一、概述

    二、川菜代表

    第四节 粤菜

    一、概述

    二、粤菜代表

    第五节 苏菜

    一、概述

    二、苏菜代表

    第六节 闽菜

    一、概述

    二、闽菜代表

    第七节 浙菜

    一、概述

    二、浙菜代表

    第八节 湘菜

    一、概述

    二、湘菜代表

    第九节 徽菜

    一、概述

    二、徽菜代表

    第十节 京菜

    第三章 中国茶文化

    第一节 茶史渊源

    一、茶的起源

    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三、饮茶的起因

    四、茶树的发源地

    第二节 茶文化的发展

    一、周朝至西汉——茶事初发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三、唐朝——茶文化的兴起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五、元、明——茶的经济之盛和向世界传播

    六、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茶叶的种类

    一、茶叶的命名

    二、中国名茶

    第四节 茶与文人

    一、茶与文人轶事

    二、茶引文人思

    三、茶与文人修身

    四、茶与文人养生

    五、茶与文人会友

    六、茶与禅

    第四章 中国酒文化

    第一节 饮酒溯源

    一、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

    二、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

    三、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第二节 酒的种类

    一、生产方式分类

    二、按照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分类

    第三节 中华名酒

    一、茅台酒

    二、汾酒

    三、五粮液酒

    四、西凤酒

    五、泸州老窖

    六、古井贡酒

    七、全兴大曲

    八、董酒

    九、剑南春酒

    十、洋河大曲

    十一、双沟大曲

    十二、黄鹤楼酒

    十三、郎酒

    十四、武陵酒

    十五、沱牌曲酒

    第四节 文人与酒

    一、魏晋文人借酒消愁

    二、唐代文人借酒抒怀

    三、宋代文人把酒享乐且抒发豪情壮志

    四、元代文人酒中悟解

    第五节 酒与政治

    一、禹王绝酒

    二、帝王酗酒

    三、酒政外交

    四、酒与谋略

    五、酒谏辅政

    第五章 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

    第一节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养生

    二、饮酒

    三、节 食养生

    四、茶文化

    五、贾府人吃药

    第二节 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

    二、品酒

    第六章 人生仪礼食俗

    第一节 节 日食俗

    一、春节 食俗

    二、元宵食俗

    三、二月初二食俗

    四、清明食俗

    五、端午节 食俗

    六、七夕节 食俗

    七、中秋节 食俗

    八、重阳节 食俗

    九、冬至节 食俗

    十、腊八节 食俗

    十一、灶王节 食俗

    第二节 人生仪礼食俗

    一、诞生礼

    二、婚礼食俗

    三、寿诞食俗

    四、丧葬食俗

    第七章 中国饮食礼仪

    第一节 概述

    一、先秦时期的饮食礼仪

    二、中国古代重教、敬贤、养老的饮食礼仪

    第二节 中国传统食礼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仪

    第三节 现代宴会礼仪

    一、几种常见的用餐方式

    二、慎重选择时间和地点

    三、怎样安排“双满意”菜单

    四、席位的排列

    五、宴会餐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六、用餐的得体表现

    第四节 中国酒水礼仪

    一、酒的礼仪

    二、茶水礼仪

    三、咖啡礼仪

    [6]第八章 历史名人与饮食

    第一节 古代四大美女与美食

    一、西施舌

    二、贵妃鸡

    三、昭君鸭

    四、貂蝉豆腐与貂蝉汤圆

    第二节 苏东坡与饮食

    一、东坡肉

    二、东坡鱼

    三、东坡豆腐

    四、东坡茶

    五、东坡酒事

    第三节 袁枚为豆腐折腰

    第四节 诸葛亮发明馒头和包子

    一、馒头

    二、包罗万象——包子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2-title">折叠编辑本段胡自山著作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7]ISBN:780009945胡自山著作胡自山著作

    作者:胡自山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定价:29.8

    出版日期:2006-1-1

    版次: 1

    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八大菜系为主线,以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介绍了中国菜肴的美食趣闻,其涉猎美食溯源、传说、典故、制作方法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饱览此书犹如畅游浩瀚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乐战、悠哉!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里说的是人的本能要求,和美食扯不上。然而,好吃似乎也是人的天性。能够吃得好一些,多食美味,就未必安于粗茶淡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圣人尚且如此,况凡庸乎? 该书是心灵和食谱的交流,肠胃和品位的贯通,文化和历史的追述。

    http://p0.qhimg.com/t012b40d58f262241ac.png);background-position:0px 0px;float:right;color:transparent;display:inline;text-shadow:none" href="http://baike.haosou.com/doc/5375680-5611768.html#" data-logid="h3-title">折叠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漫谈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第三节 我国的地域食风

    第四节 中国古代饮食溯源

    第五节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俗

    第六节 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八大菜系漫谈

    第一节 八大菜系与中国饮食文化

    第二节 八大菜系概述

    第三章 鲁菜

    第一节 鲁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鲁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一中国古代食典

    第四章 川菜

    第一节 川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川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饮食业的行神、行话与行碑

    第五章 粤菜

    第一节 粤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粤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四大美女与美食

    第六章 闽菜

    第一节 闽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闽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怪俗怪吃

    第七章 苏菜

    第一节 苏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苏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文人与美食

    第八章 浙菜

    第一节 浙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浙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一一中国古代饮食十经

    第九章 湘菜

    第一节 湘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湘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一名人与美食

    第十章 徽菜

    第一节 徽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徽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中国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第十一章 满汉全席

    第一节 由盛及衰的帝王宴

    第二节 满汉全席菜谱

    第十二章 饮食拾零

    第一节 小吃

    第二节 饮食风情

    第十三章 饮食文化趣谈

    第一节 饮食历史趣谈

    第二节 民族饮食

    第三节 饮食名目溯源

    第四节 菜肴命名趣谈

    第五节 饮食禁忌

    第六节 酒席盛器二三事

    第七节 酒席的菜系

    第八节 中国饮食入座礼数趣谈

    第九节 饮食器具趣谈

     



    上一页:中国饮食文化 下一页:十大排毒食物 做体内环保轻松排毒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