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德的传承就是最好的家风
自从看到有关“家训、家风、家教”的征文我就有了写一点什么内容的冲动,正如征文里所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生教育的第一站”,家里很多好的教育的实景实情浮现在脑海里,有太多的感悟,也有太多想表达的情感。
如果说有一种很美好又很有实效且影响我一生轨迹和做人本质的巨大力量,那一定是我父母的那种质朴的生活美德。
我的家在河北涞水一个极为偏远又贫困的山庄,是一个有11口人的“大家”。爸爸排行老大,十四岁开始学木工,十六岁就开始当起重劳力帮助爷爷养活全家人,20岁做生产小队队长,全身心投入生产为大家能够吃饱饭。入党前事事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2岁入党后更是严格奉行党的纪律和章程。爸妈是左邻右舍三里五乡公认的孝子好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爸妈对爷爷奶奶的顺从和孝心,一直到爷、奶八十几岁离世从未改变过,无论生活如何困苦,对老人家的需求都是摆在首位,同时还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的生活。在那个用桃叶、槐花、榆钱、野菜和粮食一起填肚子的年代还总是省出来粮食来帮助过得更艰苦人家。隔壁老舅爷家四个孩子都处在身体发育期总也吃不饱,爸妈商量后就拿玉米和萝卜干给他家送过去;村里老殿元家寡妇总是到沟里来挖野菜吃,几乎每次来妈妈都拿吃的给她,以后就形成了习惯,即使妈妈不在家只要家里有吃的我和弟弟也会拿一点给她。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像我们的食物也都是被限制的吃的,“干粮”都是用篮子吊在房梁上的(防止孩子偷吃),爸妈总是说积德行善有后福。爸爸农闲时在深山里做木工还起早贪黑开一些山地种小豆、谷子等杂粮;在房屋后挖一眼小井弄个小菜园,妈妈更是会过日子,一点东西都不会糟蹋或浪费,哪怕是一粒米,记得有年七月十五队里发了两斤羊肉,爸爸不在家竟然放到了长虫儿,还是等爸爸回来才吃掉,她说因为爸爸干活太辛苦,“好吃的”必须等着爸爸一起吃。想想现在很多人对食物浪费只想用德国老太太曾告诫中国游客的话告诉他们“钱是你的、资源是全社会的”。父母就是这样通过努力把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了,现在妈妈仍旧保持着节俭的好习惯,而老爸成了乡村的“农民艺术家”给很多人带去了欢乐,这就是美德。
除了生活上自强自立、乐善好施外,在家庭的教育、对人对事的态度、夫妻互敬互爱等方面上更是让我受益终身。父母教育我们做人必须实在,不能骗人欺负人,不许占别人便宜,多帮人,多关心人,这些话我都铭记在心,付于行动。最让我时时都会感动流泪的是爸爸对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和照顾。对于妈妈要孝顺是六岁时爸爸给我上的第一课,爸爸说:“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对你妈好,因为你妈小时候太苦了,出生三天就被送到堂叔家做引子女(就是那家不生小孩),十一岁养母去世,十三岁养父去世,为了弟弟妹妹不落成孤儿,你妈拒绝了亲生父母接回去继续上学的要求,十三岁的你妈开始撑起了那个三口之“家”这期间的生活你不能想象,长大你才会懂”,妈妈因自小营养不良加过度劳累身体很是不好,89年妈妈身体变得更差,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先心病很严重,只能保守治疗不能手术,此后,爸爸对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的爸爸有多伟大!妈妈尽管身体不好,但这多年过来一直都是坚持生活自理,拄着双拐竭尽所能的给爸爸和我们洗衣补衣做好吃的饭菜。
爸妈都很开明,工作上从没有强加给我任何东西,刚参加工作时爸爸告诉我一句话“我们学徒都是交钱的,你能拿工资学习就更要好好干,要永远记得别人对你的好”。
也许是爸妈修的福德传递给了我们,我和弟弟婚后的生活都很美满,我们也在努力的遵循着他们的教导,幸福且快乐着,我结婚二十几年来和婆家处的非常好,无论是公婆还是姐妹弟、妯娌、小辈关系都非常融洽,爱人更是大孝子,在这样其乐融融,处处充满幸福感的大家庭里又培养了我的儿子。一个大学二年级的男生总是把陪伴奶奶作为假期的第一要务,不攀不比、好学上进;我们一家只要休假都把看望和陪伴双方老人作为最重要的事!
认真想来这些看似普通的品行一定会对很多家庭有益,社会构成还是普通人多一些,所以普通人被教育的好、生活的好,对社会对国家也是挺重要的事情。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奉献,乐于助人、对人的真诚,这应该会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一点启发作用。
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国旗下的国民都应该认认真真发自内心好好思考的课题,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哪个层级。就像歌词里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一个细胞的健康良性发展才会使国家这个有机体更结实,在现实社会一切以“钱”为衡量人生成败风气盛行的环境里,家家从家风家教入手,发挥好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家、爱人、爱国的作用,这个大家就会和睦团结,就会纯洁而美好、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更好的践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够真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汇集出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