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樱桃的需肥特性
1、施肥依据
大樱桃施肥应以树龄、树势、土壤肥力和品种的需肥特性为依据,掌握好肥料种类、施肥数量、时期和方法。及时适量地供应大樱桃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壮树、优质、高产的目的。
3年以下的幼树,树体处于扩冠期,营养生长旺盛,此期对氮磷需求较多,应以氮为主,辅以适量磷肥,促进树冠及早形成,为结果打下坚实的基础。4-6年生为初果期,此期除了树冠继续扩大,枝叶继续增加外,关键是完成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化。促进花芽分化是施肥的重要任务。因此,应注意控氮、增磷、补钾。7年生以后进入盛果期,除供应树体生长所需的肥料,补充消耗外,更重要的为果实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樱桃果实生长需钾较多,应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2、年周期需肥特点
年周期中,樱桃具有生长发育迅速,需肥集中的特点。从展叶、开花、果实发育到成熟,都集中在生长的前半期,即4-6月下旬,而花芽分化则集中在采果后较短的时期内。由于早春气温及土壤温度较低,根系的活动较差,对养分吸收的能力较弱。因此,在生长的前半期主要是利用冬前树体贮藏的养分,养分多少及分配对樱桃早春枝叶生长,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有很大影响。在樱桃施肥上,要重视秋季施肥,追肥要抓住开花前和采收后两个关键时期。
二、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以稳为核心。有机肥不仅具有养分全面的特点,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大樱桃根系的发生和生长,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早施基肥,多施有机肥还可增加大樱桃贮藏营养,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2、抓住几个关键的施肥时期。生命周期中抓住早期,先促进旺长,再及时控冠促进花芽分化。年周期中抓萌芽期、采收期、采收后和休眠前三个时期。
3、以平衡肥为主。基肥应以平衡施肥为主,然后根据各时期的需肥特点有所侧重。
三、施肥技术
1、秋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均衡型硫酸钾复合肥,一般在9-10月间进行,以早施为好,可尽早发挥肥效,有利于树体贮藏养分的积累。基肥的施用方法主要有辐射沟和环状沟法。辐射沟法是在距树干50厘米处向外开挖,辐射沟要里窄外宽,里浅外深,靠近树干一端的宽度及深度为30厘米左右,远离树干一端为40-50厘米,沟长在树冠投影以外约20厘米处,沟的数量为4-6条。环状沟是在树冠投影处开挖长度为50厘米,深度40-50厘米的环沟,施肥沟要每年变换位置,交替进行。
2、土壤追肥:樱桃开花结果期间,消耗大量养分,对营养条件有较高要求,必须适时足量追施速效性肥料,以提高坐果率,增大果个,提高品质,促进枝叶生长。此期追肥主要是氮磷钾复合肥。盛果期大树一般株施复合肥1公斤左右,开沟追施,追后浇水。樱桃采果以后,由于开花结果树养分亏缺,又加此期正值花芽分化期及营养积累前期,需要及时补充营养。采果后补施肥料一般在果实采收后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进行。盛果期大树一般株施复合肥1.5公斤左右。施肥方法可采用多条辐射沟或环状沟法。
3、根外追肥:花期奇效生物+硼砂1-2次,果实着色期可喷奇效生物+磷酸二氢钾2-3次。根外追肥可结合防治病虫害,但要求两者间无不良反应,喷洒时间一般在下午或傍晚。
4、秋施肥主要双抗有机肥(15---20公斤每棵)或者菌肥(3—5公斤),多肽酶复合肥每棵树2---3公斤,小树可以减量,或者根据他们的实际施肥成本搭配。
5、开春,花前、落花后叶面喷施奇效生物+硼肥2次,坐果后每棵树要冲施2—3次15%高氮+25%高钾(2:3)每棵树500—1500克,(根据产量及树冠大小定量)
6、采摘前20天每隔10天喷施一次奇效生物+磷酸二氢钾,直到10月上旬,可以有效增加花芽分化率。
7、对于状根精和长效生物,可根据农户成本灌根2次,开春一次,坐果后一次。
作者介绍:
丁之铨,1965年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曾从事食品酿造及质量检测、棉花病害机理及其防治(国家攻关项目)、基因工程构建杀虫防病荧光假单胞菌(国家863项目)、假单胞菌质粒载体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发酵(中外合资企业)、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研制和推广、微生物培养器的研制和推广、粪便污染的微生物治理等工作。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曾为国家“863”项目、“九五”攻关项目主要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人。研究工作期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十余项。
教育背景:
1982-1989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从学期间,曾受三位中科院院士(俞大绂、李季伦、陈文新)亲授和指导。
1994-1998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89-1991 :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
1991-2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00-2002 :北京某合资企业,项目负责人。在此期间,主持完成企业项目“高密度青贮添加剂”从实验室菌种筛选开始到产业化的整个项目。项目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际领先。
2003年起至今:分别担任天地成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北京绿达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林业科学园林研所客座研究院,北京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青岛海中大集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中国应用微生物产业化研究发展中心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