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普遍面临着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多个层面均有可能发生:如农产品与食品原料的初级生产、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食品运输与配送过程、食品的保存环境与消费者安全饮食习惯等。笔者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多国的考察调研了解到,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都非常高,其中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措施一:制定严格的进出口标准和国内市场标准。在南美一些国家,当产品质量、服务和保障涉及食品安全时,会在尊重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严格的进出口标准和国内市场标准。由农业监管机构对土地、农作物分类发证书。通过网络、自动化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实施全产业链的严格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措施二:信息全面公开。如英国食品标准署建有全国统一的食品卫生排名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查询全英5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超市、餐馆的卫生等级,从而精准辨别产品优劣,促进良性市场竞争。德国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可以查询到每一枚鸡蛋、每一盒牛奶的“前世今生”。该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还会将任何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的食品种类、原产地、销售渠道、危险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告知全国。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公布食品企业许可、备案、抽查检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倒逼企业珍惜声誉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措施三: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目前,发达国家都有较为完善信用记录制度和细化诚信评价准则,完善的诚信体系带来了“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结果。同时,对添加违禁物质生产和销售有害食品、保健品的企业和个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处巨额罚款,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措施四:社会主动参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社会组织起到了很重要作用。在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带领下,消费者自发成立维权组织,主张食品安全权益。一些国家甚至将企业资质认证、食品标准制定等权力交由专业学会承担,在专家咨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专业人士了解行业内的实际情况,专业协会能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效沟通,及时化解食品安全风险。许多发达国家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从而在需求侧有效引导科学饮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措施五:建立立体式惩罚体系。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惩戒往往比行政处罚更具威慑力。因此,发达国家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中改变了单一行政处罚责任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让不法生产经营者承担更多声誉代价和经济代价。以美国为例,就开展了集团诉讼,可以帮助单个消费者获得与强势企业对等博弈的机会。动辄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让企业承担巨大违法代价,从而倒逼其强化自律。还有惩罚性赔偿,可以通过高额赔偿剥夺侵权人获得的所有不法利益,使其得不偿失甚至倾家荡产,根本上断绝其实施侵权行为的意愿,还可以警示他人。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成因十分复杂,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累积的结果。近年来,虽然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在转型中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以小、散、低为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同时,由于我国食品工业的基数大、产业链长、触点多,更由于部分人诚信和道德的缺失,且经济处罚与法律制裁不到位,必然诱发人源性的食品安全事件。 为此建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用规范化、制度化、科技化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监管,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从而有效防范我国食品安全风险。 (作者侯惠荣系民建中央委员、北京朝阳区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柏青系民建中央外联委委员、深圳市昌硕新纺材料集团总裁;王翼系民建北京朝阳区中纺支部主委、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行政与综合部副总经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