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生态环保健康网

会员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购物车| 微动态| 搜索| APP| 签到领奖|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57160801
    • 手机/微信:133 6633 0127
    • 微信公众号:生态环保健康网
    • 邮箱:hbcinic@163.com
    【聚焦脱贫攻坚】“深耕”十三载 接力拔“穷根”
    2020-08-28 19:46:00 864
  • 收藏
  • 管理


    依托民宿走向幸福的村民洋溢着笑脸 张旭 摄

    为民生:修路建医院,改进基础设施

    “公路修到家门口,大车小车随便走,下雨不再蹅着泥窝走,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孙口镇百姓每每提到这条“幸福路”,当地村民难掩对中石油的深情。

    孙口镇台孙路滞洪迁安道路项目,既是台前县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又是台前滩区11万群众迁安、抗洪的必经路段,曾经既是困难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又是救命路,黄河洪涝灾害时更是滩区群众转移财产的咽喉道路。

    按照党中央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石油将S101道路列为重点扶贫项目。2015年9月,一条南起张书安村、北与S101相连的公路开始修建。一年后,这条贯穿夹河乡南北的道路建成,不仅解决了群众行路难,更打通了这8个村庄与外界通商的途径,开启了“致富之门”。

    从谈路色变到如今临路而喜,附近的村民在台孙路两旁建立了蔬菜和养殖大棚,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当地村民更是把这条路誉为“石油路”“幸福路”。

    台前县中医院项目更是解决了该县没有中医院的历史。2008年,中石油投入资金930万元,建设包括5000平方米门诊楼、病房楼、配套辅助用房及必要医疗设施,为台前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健康保障。

    8月25日,在参观了院区并与医护人员交谈后,戴厚良说,中医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中石油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为支持台前县发展中医医疗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吃水要跑到十几里外,曾经是范县高码头镇老百姓的痛苦回忆。范县部分村庄地下水高氟、苦咸,长期饮用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开始,中石油投入上千万元在范县高码头、颜村铺乡后玉皇庙、陆集村台六合锦苑社区、白衣阁乡等多地打深水井、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让4万人喝上了“安全水”。

    接天莲叶的范县万亩荷塘 张旭 摄

    增智力:开展“益师计划”,提升教育水平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校的味道是甜的。说起学校的办学理念,范县第三小学校长白秀娟思路清晰,她说这得益于参加中石油“益师计划”到北京培训半年后的启发。学成归来后,白秀娟也迅速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扶贫还需扶智。“牵手”两县脱贫攻坚后,中石油先后开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培训,培训基层干部550多人次。同时与北京史家小学、实验中学、171中学等名校合作,开展“益师计划”,5年来在北京培训教学教务人员87人次,通过送课下乡、网络教学培训663人次。

    2019年,中石油与北师大基金会合作,打造台前县将军渡小学、范县第三小学等特色学校,为学校配备专家导师、安排研修学习、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办学模式,促进品牌形象提升和推动区域教育水平提升。

    发展教育是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时代使命。

    范县陆集乡中心小学旧址的教室是四面透风的危房,校园甚至连院墙都没有。当年老校区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共11名教师,不仅老师教不过来,学生也坐不下。

    “以前经常三个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一个年级一个年级轮着教。”该校数学老师邢丽霞自参加工作便在这所小学任职,对当年窘迫的教学环境记忆犹新,“最多时候能有7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

    2008年,中国石油先后两次投入资金340万元,新建范县陆集乡中心小学教学办公楼和后续配套工程,有效解决了周边12个村儿童的“上学难”问题。

    如今的陆集乡中心小学,崭新的4层教学楼配合硬化塑胶操场跑道,迅速成为周边的标志性建筑,为孩子们幸福成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陆集乡中心小学校长鲁延喜介绍,目前该校设14个教学班,在职教师32人,并配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楼,现有学生678名,最多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

    “乡里有这么现代化的教育场所,既能保证孩子们快乐成长,我们当老师的也是干劲十足。”该校语文老师李杰斐5年前从成都毕业后选择回乡任教,学校为了让引进的年轻教师没有后顾之忧,特意在学校周边提供了周转房。

    现代化的教学楼,安心乐教的教师,为贫困地区的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一页:【聚焦脱贫攻坚】“深耕”十三载 接力拔“穷根” 下一页:河南鲜有人知的原生态古镇, 因未开发完全免费!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