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助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2012-12-16 14:50:26
790
收藏
管理
五号水塘7.5亩,4月20日种植花奇莲藕1875公斤,5月20日养殖泥鳅1660公斤……昨天,笔者在王江泾镇北部湾湿地农业生态科技公司种养结合现场看到,作业人员正在忙碌地收挖莲藕,水塘里还张着捕泥鳅的网袋。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一共有12片莲藕塘,套养了甲鱼、泥鳅、彩鲤、黑鱼、鲫鱼、汪刺鱼等六种特种水产。
采取湿地水生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够取得生态、洁水和循环利用的良好效果。据王店镇农技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泥鳅、甲鱼、黑鱼等特种水产的代谢物经过分解矿化后,能为莲藕等水生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减少了代谢物对水体的污染,实现了特种水产养殖生长环境的有效改善。此外,特种水产游动、潜底、钻泥等活动,活化了水体,促进了水生作物的生长,水生作物中的害虫又成为特种水产的高品质活性饵料,为水生作物起到了生物防治、减少病虫害的作用。“种养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藕鱼共生的良性循环发展,促进了种养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特别是低洼地农田的利用率。”该负责人说。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按照高效、生态、循环理念,六大种养结合新模式面积不断扩大,藕田套养泥鳅、彩鲤、黑鱼以及菱塘套养甲鱼、泥鳅、黑鱼等技术更加成熟。2012年秀洲区种养结合面积4250亩,其中藕鱼面积3145亩,菱鱼面积950亩,稻鱼面积155亩,实现种养总产量5393.44吨,总产值4487.92万元,总净收益1674.8万元,亩均净利润达到3941元,是单纯种植水生蔬菜的两倍多。“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渔民增收的新渠道。”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秀洲区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实践探索,不断开展种养结合模式的创新、实验总结与示范推广。区农经局利用稻田养鱼示范县平台,开展藕鱼、菱鱼、稻鱼共生三类模式在不同种养密度、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试验示范,并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开展了120亩藕鳖共生试验,总结形成了菱鱼共生、藕鱼共生等操作规范,举办技术培训5期,加快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促进秀洲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采取湿地水生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够取得生态、洁水和循环利用的良好效果。据王店镇农技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泥鳅、甲鱼、黑鱼等特种水产的代谢物经过分解矿化后,能为莲藕等水生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减少了代谢物对水体的污染,实现了特种水产养殖生长环境的有效改善。此外,特种水产游动、潜底、钻泥等活动,活化了水体,促进了水生作物的生长,水生作物中的害虫又成为特种水产的高品质活性饵料,为水生作物起到了生物防治、减少病虫害的作用。“种养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藕鱼共生的良性循环发展,促进了种养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特别是低洼地农田的利用率。”该负责人说。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按照高效、生态、循环理念,六大种养结合新模式面积不断扩大,藕田套养泥鳅、彩鲤、黑鱼以及菱塘套养甲鱼、泥鳅、黑鱼等技术更加成熟。2012年秀洲区种养结合面积4250亩,其中藕鱼面积3145亩,菱鱼面积950亩,稻鱼面积155亩,实现种养总产量5393.44吨,总产值4487.92万元,总净收益1674.8万元,亩均净利润达到3941元,是单纯种植水生蔬菜的两倍多。“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渔民增收的新渠道。”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秀洲区鼓励和指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实践探索,不断开展种养结合模式的创新、实验总结与示范推广。区农经局利用稻田养鱼示范县平台,开展藕鱼、菱鱼、稻鱼共生三类模式在不同种养密度、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试验示范,并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开展了120亩藕鳖共生试验,总结形成了菱鱼共生、藕鱼共生等操作规范,举办技术培训5期,加快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促进秀洲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上一页:市委书记张江汀: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
下一页:没有了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