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生态环保健康网

会员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购物车| 微动态| 搜索| APP| 签到领奖|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57160801
    • 手机/微信:133 6633 0127
    • 微信公众号:生态环保健康网
    • 邮箱:hbcinic@163.com
    人民日报时评:治理环境需要“三心”同行
    2013-01-18 18:33:16 440
  • 收藏
  • 管理

      连绵好几天的雾霾天气终于过去了。云开雾散之后,人们应该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刻的反思。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拿这次雾霾事件来说,它给我们留下的刺痛未尝不是一次警醒。倘如此,那学费就没有白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指出,治理空气污染问题,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为,首先需要思想的觉醒、观念的更新。只有思想方位精确了,行动上才能到位。

      排除环境困扰,需要“三心”同行:忧心、恒心、信心,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常怀忧患之心。一度,在对待自然和环境问题上,存在偏失和迷误,单向度的思维难解人与自然的辩证法,对环境的脆弱性、承受污染的极限,缺乏科学的认识,有人甚至还想当然地认为凭大气自净功能就可以摆脱污染的烦恼。殊不知,我们头上的空气已经不堪重负,托不起超重的PM2.5。大雾一时间阻挡了我们的视线,但也让我们由此看清了一些问题。对待环境和自然,我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忧患之心。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在环保领域,这种忧患之心,是理性的,也是长线的。让忧患意识永远处于在线状态,从生产到生活就有了一种良性约束。

      其次,有恒心一路随行。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出现的这些情况,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一个过程。我国的环境问题战线长,涉及面广,建设美丽中国,绝非一日之功。有道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战略谋划、顶层设计,但在具体落实中,就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破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防止急躁和懈怠心态,不能只求暂时好看、不顾长期改善,而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再次,信心不能缺席。一时的愁云惨雾,不能成为前行的羁绊。净化空气、改善生态,困难虽大,但只要有信心、下功夫,就会有出路、有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只要人人尽好自己一份力,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做起,假以时日,天朗气清、清风明月的好环境,并非遥不可期。

      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告诉我们,办法总比问题多,攻坚克难勇者胜。只要认准美丽中国的远景目标,聚合全社会重视生态、投身环保的正能量,奋发有为地干下去,就会打破环境问题的坚冰,迎来生态文明的春天。

      雾霾散去,太阳照常升起。我们不能把那些痛切的反思抛到脑后,把那些有益的经验束之高阁,而要共同行动,一起建设天蓝、树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上一页:“80后”环保爱好者状告环保局 下一页:“美丽中国”需要清洁能源 页岩气带来能源革命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