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蓝天”是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的形象化概称,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空气洁净程度的直观表述。十二年前,北京一年的“蓝天”数量只有100多个。
从1998年起,北京市先后推出200多项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使得“蓝天”数量不断上升,去年更是创下全年286天的“蓝天”记录,离全年的365天还有79天。是否可以将这79天也“刷蓝”呢?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
杜少中: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既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抗拒不了的。即使是在环境质量特别好的城市一年中也有几天不达标的。
杜少中所说的自然因素,其中就包括了沙源地对空气的扬沙污染。北京三面环山,一旦沙尘入侵,在没有大风的作用下很难自觉净化。因此,北京市始终把植树造林作为防沙治沙的一项固本举措。北京市防沙治沙办副主任胡俊:
胡俊:到2010年,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1.35%,森林覆盖率达到51.75%,分别比2000年增加14和10个百分点。
想要将剩余的79天也变成“蓝天”,需要天帮忙、人努力。而植树造林、燃煤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便是“人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沙治沙的效果,生活在北京的居民感同身受:
北京居民:沙尘暴就比以前少了,现在绿化也多了。
北京居民:变化还是挺大的,以前还有沙尘暴,天儿特别黄,现在都好多了!还是有更多可以加强的地方,让北京的天更蓝。
目前北京市制定的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日子都可以被划入“蓝天”的范畴。杜少中表示,这样的“蓝天”显然还不够蓝,用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去衡量,北京应该收获更多的“蓝天”数量和更优质的“蓝天”质量,数量达到292天占全年天数的80%,质量朝着污染指数低于50的“一级天”努力:
杜少中:改善空气质量的进程有起点没有终点,就是不断向前向上的一个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