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生态环保健康网

会员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购物车| 微动态| 搜索| APP| 签到领奖|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57160801
    • 手机/微信:133 6633 0127
    • 微信公众号:生态环保健康网
    • 邮箱:hbcinic@163.com
    玉溪:环境经济引发“蝴蝶效应”
    2013-08-04 10:33:14 790
  • 收藏
  • 管理

        “软环境不过硬,发展这个硬道理就硬不起来。”今年以来,玉溪市从“重资源型竞争、轻软环境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入手,从具体问题抓起,在生态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制度环境、社会民生环境上实现重点突破,以建设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美丽玉溪”和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幸福玉溪”为共同梦想,推动玉溪向环境经济时代迈进。

      玉溪是云南的经济发达地区,全国著名的“云烟之乡”,经济规模曾长期位列全省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省会城市昆明。“十五”以来,玉溪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去年玉溪在西部52个城市经济排位中仅达29位,在全省16个州市中仅列第3位,如果不含红塔集团则降到了第5位,已处于“前面标兵越来越多,后面追兵越来越少”的尴尬境地。

      面对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和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3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认为,未来经济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软环境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推动玉溪进入环境经济时代的体制保证和制度活力。玉溪以生态、经济、社会、民生为关键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以极大的气魄、力度和决心,采用硬手段、硬措施,从受益一个地方、一方群众入手,大搞环境经济建设。

      软环境“硬约束”。加强政务环境建设,大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依赖性大、环境退化难以遏止的现状,以轻量化、高端化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数控机床、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玉溪市44家市级部门一周内将187项管理服务项目的审批时限压缩了三分之二,制定并落实最严格的服务承诺制、最严肃的限时办结制、最严厉的行政问责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资本落地通道。

      软环境“硬手段”。加强法制和社会环境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划执法和城市管理执法,拆除“临违”建筑206.2万平方米,把最好的空间留给百姓,把最好的地段让给企业。启动美丽家园活动,推进重点公路沿线及城市周边村容村貌治理。以观光农业、庄园经济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拆除塑料大棚7901.9亩,恢复田园风光。在红塔区昆玉高速公路两旁栽种杨树10.4万株,建设绿色走廊。

      软环境“硬措施”。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为“三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调整完善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管委会,成立试验区产业督导协调组、“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督导组,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生态转型。完善“三湖”主要河段长责任制,由市领导担任河段长,形成“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护”的工作格局。大力实施抚仙湖保护治理“四退三还”工程,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退出农田5632亩,拆除“临违”建筑19.7万平方米,完成围网封隔35公里,种植乔灌木48万株。杞麓湖、星云湖退田还湖及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软环境“硬指标”。“环境也是生产力。”玉溪市委书记张祖林告诉记者,环境经济引发“蝴蝶效应”: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317项,新建项目185项,创历史新高。使用市外国内资金193.8亿元,同比增长234%。使用省外资金149.1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幅达190%,名列全省首位。(完)(记者 沈向兴 刘流 李绍明)



    上一页:边罚款边排污是权钱交易现象 下一页:生态红线为何高设(话说新农村)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