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鹭鸟飞翔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观鸟园。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地处北亚热带江北区与南温带鲁淮区交界带的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保护区,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的密集交汇区。然而,曾经的养鱼养蟹对湿地环境破坏极大。如今,“人退湖进”、人人保护,濒临绝迹的天鹅、红隼等珍稀候鸟开始纷至沓来。
金秋时节,洪泽湖湿地,数万亩野生芦苇随风飘荡。也就在这里——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丹顶鹤、琵嘴鹭、小天鹅、灰鹤、白枕鹤、红隼……这些早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鸟类,最近几年开始不断出现。
“十几年来,洪泽湖周边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鸟儿也一年比一年多。”说起洪泽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段广军有一肚子话要讲。
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段广军,人称老段,曾经是位典型的洪泽湖渔民。老段是喝着洪泽湖的水、吃着洪泽湖的鱼虾长大的!他对洪泽湖这片水域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洪泽湖的环境一天天改善,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底。
无论是留鸟还是候鸟,数量都一度变少
年轻的时候,老段干的是捕鱼,后来鱼越来越少,实在不能再捕了,他就开始承包鱼塘养鱼蟹。眼看着家里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洪泽湖湿地的环境却一天比一天糟。
该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江北区与南温带鲁淮区交界带,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的密集交汇区。然而,“上世纪70年代,这里基本上是荒地,是鸟类栖息繁衍的乐土。但80年代以后,由于养殖密度变高,水体严重污染,再加上人活动的频繁,各种湿地鸟类,不管是留鸟还是候鸟,数量都开始减少。”说到这里,老段话语中透着几分惋惜和无奈。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我在湿地最后一次看到它们已经是1991年的事了,当时共发现了39只,后来也许出现过,但我本人再也没见过。”鸟类爱好者、泗洪中学生物老师黄元国说。
湿地“破坏者”成了专职管护员
现在,洪泽湖周围气候舒适,景色秀美。绵延数十里的挺水植被群落,浩瀚无边的“芦苇荡”,若隐若现的沉水植被,烟波浩瀚的“水下森林”,已经成为众多珍禽鸟类理想的生活家园。
如今,老段也有了个新身份——湿地保护区管护员。
关于他职业的转变,还要从2006年甚至更早说起。2006年2月,国务院在江苏省政府设立的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之上,批复同意建立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9365公顷,包含洪泽湖的大部分水面和湿地滩涂,保护区内部被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2008年,保护区划定实验区内2万亩养殖鱼塘实行“退渔还湿”,尝试发展生态旅游。由于“退渔还湿”会直接影响渔民收入,一开始有些老百姓不理解,对政策有抵触,但老段是积极带头拆除自家养殖围网的养殖户之一。
在老段看来,“我小时候也摸过鸟蛋、打过鸟,捕鱼的时候不分大的小的都捕,现在想想很后悔。”保护区建立后,闲不住的老段凭借自己对湿地的熟悉和驾船技术,被保护区聘为管护员。如今,老段更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保护区的管护员。因为,在他看来,恢复生态环境,让更多的鸟儿、鱼儿重新出现在这片水域不仅是造福子孙的善事,也是他多年的一个梦想。自己已从以前的湿地“破坏者”真正转变为一个湿地“保护者”。
老段很喜欢这样的变化。
老段现在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了,他说睡不着。起床后,他先把家里的活打理好,8点来保护区上班,平时就在保护区从事鸟类保护和渔业管理工作。现在正值汛期,他有时还会半夜一两点起来到保护区内看一看、逛一逛。
“绝迹了”的鸟类开始在保护区出现
“这些大型的珍稀鸟类被公认为是湿地生态的指示物种,它们数量的增加,表明生态系统正处于恢复当中,人与鸟类等物种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和谐。”老段说。
从2000年开始,大雁、琵嘴鹭、白枕鹤、丹顶鹤,这些让老段一度认为“绝迹了”的鸟类又重新开始在保护区出现,虽然数目不多,但足以让人们燃起对当年湿地生态系统盛景的期望。
据湿地保护区科研科负责人李爱民介绍,科考专家最近一次对保护区范围内物种的全面调查显示,十余年来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47种,其中Ⅰ类重点保护鸟类4种,Ⅱ类12种;发现维管植物336种,浮游动植物289种,鱼类68种,低栖动物61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哺乳动物16种。
“之所以能够发现如此丰富的物种群落,主要归功于保护区展开的大规模、有计划的‘人退湖进’活动。”李爱民强调。按照泗洪县和湿地保护区联合制定的《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规划(2014—2020)》,去年保护区退渔还湿面积为8000亩,今年将达16000亩,计划到2020年退渔还湿面积累计达220480亩。当然,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说服保护区内近万名渔民和养殖户,也需要更多“老段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保护区合理引导加上与当地社区建立联席机制,对渔民加强宣传教育,如今渔民和养殖户们对保护区里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已有很强的保护意识,现在捕杀鸟、捡鸟蛋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
如今,老段的小儿子跟许多当地的年轻人一样,进入了保护区从事旅游管理工作,虽然收入比养殖少了些,但工作相对稳定、轻松。随着新的道路去年铺设完毕,今年旅游收入将会迅速增长。
“政府和老百姓相互理解,我们的生态恢复才有希望。”在老段看来,协调好老百姓的利益和思想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李爱民说,现在老百姓一旦发现受伤的鸟类都会主动和保护区联系。十几年来,仅黄元国老师救护并放飞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就多达150余只,其中绝大部分是由群众自发送来的。人人参与湿地保护,审慎开发共护家园,是保护区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的有力保障。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保护着这片水域好,”老段说,“希望保护区生态环境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把那些曾经来过这里的鸟儿都请回来,让它们在这里安家落户、驻足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