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生态环保健康网

会员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购物车| 微动态| 搜索| APP| 签到领奖|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57160801
    • 手机/微信:133 6633 0127
    • 微信公众号:生态环保健康网
    • 邮箱:hbcinic@163.com
    千古龙鳞装 今朝重绽光
    2012-12-16 12:21:25 2255
  • 收藏
  • 管理

    前言:龙鳞装,亦称“旋风装”、“鱼鳞装”,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方式之一,最早现于唐代中叶,在《辞源》中亦有记载。龙鳞装外形与卷轴装无异,但舒展开后页张边缘有规律的翘起、整齐排列形成鳞状而得名“龙鳞装”或“鱼鳞装”;又因舒展开后页张遇风卷起成旋风状,又得名“旋风装”,其形式独特,卷轶精美。

        中国的装订技术,其历史之悠久形式之多样,为其它各国所不能及,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前1100年的殷商时代,比印刷术的时间大约还早两千多年;而装订形式从殷商时代的龟骨册装到现在的平装有十四种之多。可以说,翻开一部中国书籍的装帧史,同样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装订技术的出现是由于文字的出现而形成发展的。最早的龟骨册装就是在伴随着文字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最原始的书籍形式之一。此后,书籍的装订形制改革横跨三千余年,经历了简策装、卷轴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合装、包背装、线装等,一直到今天的平装、精装、骑马钉装。在这些装订技术中,绝大多数今天我们仍然能见到它的运用,除了一种,那就是龙鳞装。

    龙鳞装的历史渊源

        龙鳞装,亦称“旋风装”、“鱼鳞装”,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方式之一,最早现于唐代中叶,在《辞源》中亦有记载。龙鳞装外形与卷轴装无异,但舒展开后页张边缘有规律的翘起、整齐排列形成鳞状而得名“龙鳞装”或“鱼鳞装”;又因舒展开后页张遇风卷起成旋风状,又得名“旋风装”。据史料介绍,初唐时期书籍装订方式以卷轴装为主,发展到唐中叶,当时的人们出于节省纸张材料、保护书页和便于检阅的目的,对卷轴装实施了改进:以长纸作底,将书页按一定比例鳞次错开粘贴于底纸之上,使之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舒展开后“逐叶翻飞,形若旋风,鳞次相积”——内部的书页宛如自然界的旋风,书页又如鳞状般有序错开排列,故称其为“龙鳞装”,又名“旋风装”。 由于历史的原因,龙鳞装的装订技术早已失传,实物也仅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刊谬补缺切韵》一件。故宫收藏的龙鳞装《刊谬补缺切韵》,系唐朝王仁昫编撰并于病榻前口述,其夫人吴彩鸾手写而成。卷首、末钤宋宣和及清乾隆帝诸玺,卷末有明宋濂跋。此书历来以其装帧之考究华丽,书法之绵丽细密,孤本传世而称稀世之珍,在宋《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储藏书画录》、清《石渠宝笈·初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书中均有著录。《刊谬补缺切韵》书成之后,几经岁月颠沛、朝代更迭,在宫庭与民间辗转流离,一九四七年复为故宫博物院购得并珍藏,与各书著录比照,除宋徽宗泥金题签已佚、宣和七玺只存其四外,仍然完整无缺。 也正因为龙鳞装《刊谬补缺切韵》孤品传世,其制作技术失传千年,可供参考和研究的资料凤毛麟角,导致时至今日,众多爱好和研究龙鳞装的各界朋友对于“到底什么是龙鳞装?”、“其具体制式是什么?”、“龙鳞装,旋风装,鱼鳞装三者是否为同一事物?”等问题一直疑议纷纷。

    千古龙鳞装  今朝重绽光

        为了解开龙鳞装的千古悬谜,让这一失传千年的装帧技艺重现人间,  祐吉斋在印刷界泰斗武文祥武老以及印后权威专家王淮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长期的试制探索。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龙鳞装的资料进行研究,可惜由于龙鳞装技艺失传且孤品传世,这方面的资料实在太少,幸好得到了武老和王淮珠老师的大力扶持。王 老师当年在写《精、平装工艺及材料》一书时,其中有关于龙鳞装的介绍内容,也苦于没见过《刊谬补缺切韵》实物而无法为读者详细描述,最后还是一位印刷界的有幸亲睹实物的老朋友魏隐儒口述,她才按照口述的内容手绘一张示意图,那张图在书出版后随即被传到网上,成为很多龙鳞装研究者的第一手资料,几年后王老师见到了《刊谬补缺切韵》的照片,发现与她手绘的示意图几乎一致,那张照片成为了王老师案头的珍藏。祐吉斋有幸见到了王老师珍藏的照片并得到王老师对龙鳞装细致的剖析,对进一步试制龙鳞装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论基础!

     

       《刊谬补缺切韵》是目前所知唯一存世、保存较为完整的龙鳞装作品,我们希望能一睹《刊谬补缺切韵》的庐山真面目,随即走访了故宫博物院。由于《刊谬补缺切韵》是稀世之宝封存于故宫的地库之中不轻易视人,我们无缘一见,不过还是有幸结识了故宫博物院有关方面的专家。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刊谬补缺切韵》的制式和相关的背景资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我们对于龙鳞装的历史和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后我们还相继走访了国家图书馆,佛教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进行求教。在汇总考证了我们了解的所有资料后,我们判断龙鳞装,鱼鳞装,旋风装就是同一种制式。 结合了解掌握的图片文字资料,祐吉斋开始对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勾画草图,进行最初的试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用料问题,从现存的实物资料来看,龙鳞印制或抄写文字的叶子多为较厚宣纸或麻纸,纸质柔软轻捷,便于梳理平整,同时纸张较厚可防渗透,但纸张较厚则会使龙鳞装略失轻盈,让“如旋风飞舞”的感觉逊色。能否找到一种宣纸,让叶子即不失轻盈、正反面打样后还不洇墨。为此祐吉斋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样一种类型的宣纸,经打样实验后,色彩清丽不洇墨纸且张轻软,完全满足条件。再则要解决的就是装裱问题,经反复实验,祐吉斋决定以传统装裱为主、现代装裱为辅来复原龙鳞装工艺。同时,祐吉斋在武老和王淮珠老师的指导下还利用现代技术对龙鳞装作了大胆改进和创新,《刊谬补缺切韵》叶子均为单叶,除首页外其它二十三页双面有字,为吴彩鸾手书,纸质为麻纸,单页的高为19.1厘米,宽为26.7厘米,现今祐吉斋将单层叶张改为筒子页,叶张尺寸与传统线装书的开本类似,既让叶子变得小巧轻盈,又很好的解决了正反两面有图文容易透出底图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则是在筒子页正反两面鳞口(即前口边或翻阅口)上,根据书的内容配上了精美的画卷。这是对龙鳞装改进的一大创举。配上拼凑起来印有图案的页张后的龙鳞装——当整个卷轴舒展开来,呈现在观者面前的首先是一幅精美的立体画卷,继而再从左向右(右开本)逐页翻阅,则又是一部完整的书籍,纷至沓来的翰墨书香和鳞口正反两面交替出现的磅礴画卷,不仅给观者带来一种美仑美奂的视觉艺术享受,同时让观者置身于书画间游历,达到人、书、画的和谐统一,融触、视、嗅三位一体,不仅有助于观者对内容的更好解读,更给观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欣赏和阅读体验的感觉。可以说,经改进创新后的龙鳞装,将我中华的传统装帧工艺、传世典籍、书法艺术、绘画作品四者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堪称中华之瑰宝,盛世之绝品! 完善了龙鳞装制作工艺后,祐吉斋决定策划一个选题,制作出一卷工艺精良、版本考究的龙鳞装实物,让沉埋千年的龙鳞装重绽光芒,让更多在学习她、研究她的人士一睹风彩,同时给学术界对于龙鳞装的具体制式提供有力佐证!

       《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及《法世源流图》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决心以龙鳞装的形式将这两件佛之瑰宝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绝世佛宝。龙鳞装的装裱工艺复杂繁琐,多达50多道工序,而且要求特别精细,基本都是纯手工完成。最为困难的就是既要让这些筒子页按严格比例裱在底纸上,又要保证鳞口的图案能拼成一幅没有间距、露白或覆盖的完整画面。这基本就是一个“零误差”的要求。为了达了这个效果,就得在各个环节保证质量:纸张的横竖纹理,吸湿后变形的影响以及室内温度对作品的影响等都要考虑在内;在印制过程中对设备严格调控,不能让纸张变形或有污渍,否则不能用;折页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误差,这会直接影响拼图效果;装卷时严格控制粘接面积及规格,粘接面积的大小、宽窄不当可能就会让图案露白或覆盖破环全图效果。在这种严苛的条件下,对制作技师的技能要求极高,熟练程度、耐心和细致程度等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品质,而即使是这样成品率也极少不到10%正是在这种严苛的要求上,第一卷龙鳞装《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诞生了。从最初的构思,到材料的选择,到设计排版,然后到宣纸印刷,到最后的装帧调整总共用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品鉴龙鳞装《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龙鳞装《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故宫《刊谬补缺切韵》原件相比,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将原龙身的单片叶张改为筒子页(一折两页),并于叶张鳞口正反两面配以精美画卷,将典籍、书法、绘画、装帧技艺完美融于一体。当观者将龙鳞装全部舒展开来,整个卷轴宛如一条五彩真龙,遇风则灵动翻飞;从左向右逐叶翻阅,扑面而来的翰墨书香同鳞口的磅礴画卷交替展现,再伴以宣纸柔软的手感,达到视、嗅、触觉三位一体,为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品鉴体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故宫《刊谬补缺切韵》的升华之作! 本卷龙鳞装《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文字部分采用明万历年间刻印的《三十二篆金刚经》为底本,三十二篆体分别为玉筋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韭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书、雕虫篆、科斗书、鸟篆、鹄头篆、麟书、鸾凤书、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帛书、殳篆、金错书、刻符篆、钟鼎篆。三十二篆体取象于日月星辰、草木鸟兽,造型各异,笔划古拙苍虬,配合佛经经义,除了具有庄严祥瑞的象征意义外,还展示了一个华丽精妙的书法艺术世界。画卷部分则为历经宋、元、明、清四代五百余年的《法界源流图》。整个卷轴以宣纸、真丝绫绢为载体,运用了现代先进的宣纸印刷技术,最后纯手工精细打造而成。全卷总共217贴龙鳞页张,页张高为0.33米,宽为0.16米;434个单条组合图案;舒展开后总长8.3米;龙身的叶张全部展开接续总长73.4米,堪称一部旷世之佛典巨作! 本卷《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选材、制作、包装上,均可谓“呕心沥血、细作精工”,不敢有丝毫马虎懈怠。首先在选材上,祐吉斋特选有数千年历史的宣纸盛产地——安徽泾县,所生产的优质宣纸为主要纸料,为的是让飘逸而又温润如玉的宣纸,重现千年龙鳞装“逐叶翻飞,形似旋风,鳞次相积”的轻盈美感,再配以花色雅致古朴的真丝宋锦,镶上红玛瑙的轴头、别子,让整个龙鳞装卷轴外观庄重典雅、古朴留香。

    机遇与使命

     

     

     

        纵观世界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史,可总结为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简”,一个则是“精”。所谓“简”,即总是朝着便于阅读携带、轻捷的方向发展,就好比我国的简策装发展到如今的平装,尤其是如今网络时代的电子书,真可谓简约至极;另一个发展发向“精”,则是指越来越多的复杂化、个性化的精品装帧形式出现,这些作品萃取技艺精华,集内容、设计、刻印、装帧于一体,长期受到一个庞大而又稳定群体的喜爱和收藏,比如古代的皇室藏书和文人雅士的书画收藏。

        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有起来,财富的积累必然带动文艺的复兴。进入二十一世纪来,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开始涌动,在这股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祐吉斋有幸能肩负一份责任,将这个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装法——龙鳞装技艺恢复,接续了千年传承的名族传统装帧技艺。并以此为契机,一方面继续深入,将龙鳞装做精做专,以龙鳞装形式承载更多的艺术精品,进而研习光大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一系列的传统装帧工艺,从恢复、发扬传统装帧技艺方面弘扬我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让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技艺传播和名扬世界。

     

     

     

     



    上一页:新闻出版发行管理司曹宏遂副司长、武文祥武名誉理事长欣赏赏龙鳞装 下一页:中国翰墨艺术书画栏目介绍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