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健康网
我国古时民间规矩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节气是二十四节的第19个节气。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洌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些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 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 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吃饺子习俗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饺子和醋更搭配哦
补冬习俗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萝卜丝鱼汤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诗词欣赏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即事二首》
(其一)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祭祀习俗
“立冬”既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开始,同时也是古代社会比较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民间,都要举行各种个样的祭祀活动。
在种类繁多的祭祀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第二年风调雨顺祈盼。
《吕氏春秋·孟冬》对“立冬”祭祀习俗的记载,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通过这段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秦朝时期有关“立冬”时节的祭祀活动。这是一种以“天子”为中心的“国祭”。在“立冬”祭祀这一天,天子需要先沐浴、斋戒,然后才亲自率领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三公九卿“迎冬”。这种场面不仅特别盛大,而且仪式感也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