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家族人座谈仓家家史。
编者按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你是否为名人之后而自豪?你是否有自己的家族故事?通过报纸给大家讲一讲吧!
本报《寻聊记·家族姓氏篇》欢迎聊城各大姓氏后人讲述家族姓氏故事、讲述家史家风家训。联系方式:18663590218;邮箱:317082032@qq.com。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近日,在傅家坟村一处民居里,聊城著名的“仓家公馆”后人济济一堂,回顾着作为聊城名门望族之一的仓氏家族的兴盛历史。
仓家公馆原是位于古城楼西大街西段路北的一处望族大院,这里不仅是清代仓姓官员的一处宅第,而且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当代,曾经走出了一批在聊城文教界事业有成的文化名流。在仓友馨、仓友义、仓友智、仓新民等仓氏后人的回忆中,仓家公馆及仓氏先人一一被“复原”。
仓颉墓: 记录仓氏家族与聊城深厚渊源
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方向约1000米,一处微微隆起的高地。高地附近的石碑中可以得知,这里相传是史书上记载的仓颉墓地,当地人称“仓王坟”,埋葬着汉字始祖仓颉,这大概是现在能获知的仓氏家族与聊城最初的渊源。
聊城华夏仓颉文化学会专家李望尘、王一对仓颉有很多研究和考证。根据他们在《皇览》和明朝《兖州府志》中记载的考证得知,古书上对仓颉出生地及卒葬地记述应是清楚的。但由于漫长历史变迁,特别是地名不断演变,以致到近现代,人们对仓颉卒葬地说法不一。
据统计,在山东、河南、陕西、西安、扬州等地都有仓颉造字胜迹及仓颉墓遗迹,其中在山东有苍山兰陵、寿光和东阿三处。
东阿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杨新介绍,2000年国家文物局文物考古队对东阿县王宗汤村附近可能与仓颉有关的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这里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后又在仓颉墓地中心地带勘探时,发现汉朝为仓颉修的砖室墓。这又进一步证明了仓颉墓在此的可信度。
清道光五年(1825年)东阿县令李贤书重修“仓圣祠”。当地老人讲,仓圣祠有两层高,非常壮观,此方之民称“仓圣楼”。在日军侵华时期,仓圣祠惨遭破坏,拆下的砖石用来修炮楼。另外还有石碑数通,立于享堂前,上世纪50年代,石碑用来修黄河堤。10年后,又将享堂基拆掉,修建墓西小河上的石桥,叫“仓圣桥”。
如今,仓颉墓是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文化旅游部门也有开发与建设的想法,比如规划建设中国文字博物馆,重修仓王寺等,记录着仓氏家族与聊城的最初渊源。
仓家公馆: 始祖德遗陶山 门楼高大气派
据78岁的仓友馨介绍,仓家公馆的先祖仓尔爽,字隽臣,河南中牟县人。同治十年(1871)任馆陶县知县。当时,馆陶县城东北汪堤附近有一长顺大沟,上游沙河之水经此沟注入卫河,当卫河之水涨发时,沟水漾溢淹没良田。仓尔爽率众在河、沟相交处修闸一座,河水高则闭闸防溢,沟水多时则启闸泄水。此处水患得以治理,当地百姓称此闸为“仓公闸”,并建碑颂仓公之德。仓尔爽主馆陶时,修文庙、办学校、清狱案,惠政颇多,为百姓所颂扬。
74岁的仓友义回忆了仓家公馆的旧貌。他说,仓家宅第阔大,有三进院子,正中前院有七间北屋,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下部有五层条石垒砌的台阶,上面大门洞及门楼足有四米之高。门额正中写有篮底黑字的“仓家公馆”四个遒劲楷书大字。
仓友馨说,据前辈人讲述,清代到民国初期,大门额上高悬“德遗陶山”巨匾,门侧对联为“六书先代泽;三异故乡亭”。其中“三异”一词,为仓氏故里河南中牟县的典故,指汉中牟县官鲁恭实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即螟虫不犯中牟,为一异;德化及于鸟兽,为二异;连小孩都有仁心,为三异。后来“三异”泛指官员实行德政。
家风传承: 承接书香门第 后人积极有为
仓友义、仓友智还介绍道,仓孝文长子仓友仁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在器乐的演奏上颇有造诣;仓友仁之弟仓友礼、仓友廉亦从事艺术工作,擅长器乐等,其中友礼还长于国画;仓友馨、仓友义、仓友珠、仓新玲等也先后供职于文教部门,仓家至今堪称文教世家,承接了书香门第的遗风。
52岁的仓新民说,其他仓氏后人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今年45岁的仓新忠是围棋爱好者,他从十几岁开始学下围棋,先后获得聊城市工商银行“房贷杯”冠军、聊城市围棋个人比赛冠军;并代表聊城市参加了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围棋赛,取得优异成绩。他获得过第一届全国华夏“弈友杯”围棋比赛第八名,得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的接见。2007年,他和其他围棋爱好者倡办了聊城棋院,从此作为棋院主力专职从事围棋教学,培养了一批颇有潜力的少年棋手。
仓新民则从事厨师工作,他参与城乡红白理事会的大众宴席制作十几年,对技术精益求精。他说:“我们家族成员大多数都是非常敬业的。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刻苦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就是对先人进取精神和踏实家风的传承。”
家族名流: 美术教育突出 自然科研著名
69岁的仓友智介绍,仓尔爽子辈中也有担任县官的。仓尔爽之孙仓孝文、仓孝诚都在民国年间或解放后担任过小学校长。仓孝诚,字季明,生于1915年,民国年间先后在于集的刘道之、孙堂完小担任教师,曾担任卫仓小学校长。聊城解放后,在专署扫盲办公室工作。1953年,到冠县一中任教。1956年,调茌平三十里铺中学。1962年,因病退职。生前为原县级聊城市(今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科写过《聊城美术简史》、《谈谈聊城灯棚》等史料。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仓孝诚主教美术和音乐。其美术功底深厚,国画、油画皆精。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为许多单位、学校的影壁画过巨幅毛主席像,如聊城二中影壁画像就出自他的手笔。他还受聘为聊城木厂画了大量镶在木框里面的玻璃画。他还擅长羽毛画的制作,曾匠心独运地用鸡毛粘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七十年代,他应邀在古楼街道居委参与葫芦画的绘制,在扁圆葫芦表面画上各种题材的图案。他自己设计绘制的图案颇具乡土风情基调,生活气息浓厚,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仓友智说,父亲仓孝诚的堂叔伯兄弟仓孝和是近代仓家的代表人物。仓孝和(1923-1984),1943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原解放区、三五九旅、民主建国大学工作。曾任中共南方局平津学委职青支部副书记、书记,对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第二十五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1954年主持筹建北京师范学院,历任教务长、党委副书记。1978-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80年7月撰写了给中央领导同志讲授科学史的第一稿;1983年任北京师范学院院长。
仓孝和著述颇丰,主要有《教育必须先行》、《自然科学史简编》等。曾获得1989年首届全国科技史优秀图书荣誉奖和北方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仓孝和于1984年4月逝世,其传记收入《中国现代教育家传》、《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来源:齐鲁晚报)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