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生态环保健康网

会员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购物车| 微动态| 搜索| APP| 签到领奖|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联系我们
    • 电话:010-57160801
    • 手机/微信:133 6633 0127
    • 微信公众号:生态环保健康网
    • 邮箱:hbcinic@163.com
    都市里的亲子耕读尝试
    2016-05-07 07:33:08 630
  • 收藏
  • 管理

    作者: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个重要职业,它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而现代人之所以热衷于渔樵耕读,除了是喜欢这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外,更多的是对田园生活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在电气化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离诗意却越来越远。为此,不少都市一族选择带孩子到大自然的蓝天绿地之中,在农田里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让久坐教室的孩子们,“下乡”看看古宅、听听古训、玩玩农具,体验真真切切的“耕读”生活,寓教于游,在体验古式古香的耕读传家文化的同时,尽情放飞自由的翅膀。

    近年来,随着都市一族带孩子到农场体验农耕乐趣、亲近大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州市区周边已经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的以生态、亲子为主题的农场。与此同时,都市里的“农耕课堂”也越来越受热捧,农耕教育也渐渐开始跟国学、手工等具体项目相结合,让孩子学会与自然、与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带孩子在CBD“插秧”

    都市悄然流行农耕亲子劳作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许多家长“五一”会选择带孩子外出旅游,而“六一”则选择给孩子买各种礼物。不过,如今这些传统做法有点过时了。时下不少家长会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带孩子到农场田头,补上一堂“劳作”必修课。

    796956306155365698

    就在上个月,就有8名家长带着孩子和家人共20人,来到珠江新城花城汇中区的核心绿化地带桃花岛中央,参加露天设置的“野果空间科普园”活动。插秧、扎稻草、移植菜苗……体验都市难得的农耕气氛。这个为期一个月的“春播”公益活动,也同时拉开了花城广场绿化升级的序幕。

    留下亲手栽种的秧苗,回到背后的闹市世界,孩子们又投入到下一轮的“春播”中去,为每颗种子带去生根发芽的希望。据悉,活动还设计了植物讲解环节,一众资深植物专家带着众人现场了解花城汇的各式花草作物,欣赏都市身边的天然风景。

    “在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市中心都没法找到比较好的天然空间,更不要说提供类似的农耕体验环境了。”农耕专家李万硕认为,栽种水稻的农田需要土壤与环境的配合,而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居民亲身参与稻谷成苗的过程,回归原生态,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谷,是非常好的体验。不少市民也认为,带孩子来参与农耕学习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由于门槛低,普及性强,更容易聚集大量小朋友参与互动。”一群孩子一起,带上锄头去种菜,领养爱心绿色植物,既可以亲近大自然,又可以亲子共同参与公益活动,这种活动很有意义,所以家长的积极性非常高。

    耕读传家,是古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代的老百姓认为,耕田,便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而“读书”,便是“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在许多古老的旧宅、村落里,“耕读传家”匾额很多见。古人修身立德为首位,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耕作就是如此的意义。崇尚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并将此作为好家风代代传承,也是家庭世代兴盛的法宝。

    如今的孩子,劳动素质从整体上来说并不尽人意,城市里的孩子尤为突出,劳动技能不强,怕吃苦吃亏,劳动热情不够,实践更是严重不足。有媒体报道,北京一所小学86名学生参加“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只有12名孩子能每天自觉地把换下来的衣服洗了,大部分孩子都把所换的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忙洗。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不自己洗时,他们说:“我不会洗,在家只洗过几回手绢。”“活动累了,不愿意洗。”“妈妈说,换下来的衣服不用洗,统统带回家她洗。”这些自然状态下测试的情况,反映出孩子们基本生活能力的欠缺,同样,也暴露了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为此,出现“考上大学却因为生活上不能自理而退学”“离不开妈妈照料放弃出国深造”等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好的家教是孩子成为栋梁之才的基础和保障,让孩子走出久坐的课堂,走进大自然,体验中华传统耕读文化,懂得劳动之义,明晓劳动之责,有此好家风作底色,孩子才能在未来的时日里拥有搏击风浪的本领,才能用劳动创造出财富。在这方面,家长责无旁贷。所以,家长们不妨趁着周末或假期,除了带孩子旅游、上补习班外,也带孩子“下乡”摆弄一下农具,听听古训,体验一下真真切切的“耕读”生活。

    2.“耕读课程”也在升级

    孩子在体验式教学中修身明道

    实际上,亲子农耕如今在都市里也“火”得很。如果稍作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广州各种“都市农耕展”“多肉植物秀”层出不穷。

    “鱼菜哥”杨辉就创建了“广州市都市农耕科普基地”,这里是培育菜苗、小花的“绝佳场所”。仔细听,还有类似小溪流淌的声音,那里有鱼有菜,俨然“归田园居”。他原本是典型的忙碌“IT男”,在种植生活中却渐渐体察到自然的“哲学之美”,于是萌生了成立“都市农耕俱乐部”的念头。这一想法得到了华农老师刘伟强的注意,他把自己的玻璃温室提供给杨辉做实验。他俩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科普基地,并经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为广州市都市农耕科普基地,而广州市鱼菜共生科普基地也在华农成立。

    “这个平台对白领和学生免费开放。”杨辉说。他希望更多的孩子和成人有机会去体会“道法自然”的生活之乐,让有兴趣种植却苦于没有途径、没有方法和时间的人能够参与。目前,基地里有IT行业白领,有机场员工,也有高校学生。每到孩子放假,基地都会举办“耕读之旅”系列活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鱼菜共生庭院、体验科普课堂,一起静下心来DIY一个组合盆栽,听听园艺师讲述“花园里的学问”,活动分“耕读夏令营”“耕读亲子科普课堂”和“耕读亲子一日游”等,反响颇佳。“俱乐部是偏公益性的,重点暂时放在科普讲座、实践操作以及交流指导上,这件事情不能太着急,就像此前,我们家的番茄眼见开花却被吹折了,我本想放弃,但儿子却不乐意。又把枝叶给插了回去,没想到还真又活了。在自然里,孩子能体味到生活,大人也一样。”杨辉说。

    在耕读亲子科普课堂上,最受欢迎的是组合盆栽DIY,孩子可以选好自己和爸爸妈妈喜欢的多肉植物、饰品和花盆,在园艺师的指导下制作创意盆栽。相比之下,家长们对高科技的鱼菜共生庭院兴趣更浓。“我妻子就对阳台无土栽培兴趣很浓,去年暑假我就带孩子来体验了几天的农耕生活,他认为这比上培训班更有意义。”市民陈先生回忆说,当然,他希望能有更多适合全家人一起参与的“耕读活动”,除了“无土栽培爱心播种”“鱼菜共生故事”“组合盆栽DIY”外,希望有人能提供整套更系统的“暑期耕读计划”。

    的确,到自然中耕读劳作是一种有效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国国学的基础是农耕文化,如果想要更系统地了解,需要集“渔”“樵”“耕”“读”为一体对课程进行专门设计,才能让孩子在体验式教学中修身明道。为此,杨辉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园环境,给农耕课程设置了亮点行程:比如在儒园拜孔子、亲子诵读石刻古训等等,包括亲子耕读一日游、耕读夏令营、耕读体验课等不同阶段、不同课时和不同层次的课程,甚至还有开设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三字经》《千字文》和《四书五经》之耕读班计划。

    670916765670755576

    3.向“自然缺失征”说不

    家长需利用好户外空间这所“学校”

    如今,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生活中往往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从而导致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被称为“自然缺失征”。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环境适应能力差,对自然不友好、缺乏好奇心等问题,而家长带着孩子参与耕读劳作,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大自然中,孩子会找到自由、幻想以及自己的私密空间。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孩子需要和自然的接触。随着电视、手机、电脑游戏的普及,儿童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主动选择留在室内。他们对于自然界缺乏起码的尊重,不了解食物的来源,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正因为如此,才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带孩子走向户外、参与农耕的重要意义。

    “好开心,认识了好多植物,还吃到自己烤的红薯。”劳动收获的东西无比美味,今年7岁多的龙龙也吃得很香。在一次耕读实践中,一直陪着孩子玩耍的龙龙爸爸说。在他看来,受限于升学压力,课堂教育往往都会比较忽视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然教育也相对缺失,“在这次实践中,平时怕苦怕累的儿子都挽起袖子捏泥土,和一群小伙伴们揉着种子。有些女孩子本来怕蜘蛛、蚯蚓,在这里也能够和小虫和谐相处。孩子们在这里比谁有更多朋友、更多种子。这些都是不能用言语或者简单的分数能衡量的。”

    在和记者交流过程中,龙龙爸爸还提到了《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书中讲到了一个术语——“自然缺失征”。它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书中提到,造成孩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可见,孩子绝对不是只呆在家里、学校认真读好书就行的,家长们的观念一定要纠正过来。”

    “孩子任性、自我,一点都不体谅大人,怎么办?”缺乏户外合作、对他人缺乏理解、关怀和体谅的孩子,往往都表现为任性、自私,也不知道如何感恩。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分享,越来越多的家长放下工作,带孩子做公益,或进行亲子户外实践活动。

    “我现在每周都会有意识带孩子认识泥土、山水。”家长廖先生说,在他看来,自己的儿子过去是不折不扣的“小皇帝”,不会与他人分享,也比较自我。他现在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启智社工、广州志愿者协会担任志愿者,有机会就会带着孩子走到户外去做公益,“我每周一次带孩子参加社区服务,已经坚持了两年,儿子不仅性格变活泼了,把游戏机戒掉了,还当上了班干部。”

    除了一同耕读劳作外,探访孤儿院、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社区邻里互动、慈善募捐等,在家长看来多少也能够帮助孩子改掉娇气、任性的坏毛病。对此,有专家提醒:父母在此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进行社交,活动后也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总结和讨论。所谓帮助孩子社交,其实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活动后用叙述性的方式讲述孩子当天的表现,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忌进行批评和指责。

    808376782567432668

    亲子问答

    Q:家长有哪些户外亲子实践可以尝试?

    A:父母可带孩子到孤儿院或养老院参观,或者让孩子去农村体验劳动生活。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感恩心。环保倡议、帮助弱势群体、大型活动后勤服务也可以,但家长需要在当中适当引导孩子,让孩子思考能为他人、为社会提供什么帮助。

    具体来说,亲子实践活动分为社区内和户外实践活动两类:社区内可参加由街道、居委会举办的各类主题DIY、亲子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与社区其他孩子的互动中学会分享和合作;户外实践活动则包括家庭出游、体验农耕、徒步探险等,让孩子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Q:广州都有哪些亲子农耕好去处?

    A:近年来,都市一族对于节假日和周末带孩子到农场体验农耕乐趣、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大增,广州市区周边出现了不少生态农场,如广州下辖增城、从化、番禺、南沙四区,还有毗邻的东莞、佛山等地,近年都发展了一批颇具规模的以生态亲子为主题的农场,江门鹤山市双合镇全镇都主打农耕体验,有一系列抓泥鳅、插秧等活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广州都市农耕科普基地,也是农耕的好去处。

    Q:亲子农场都有哪些有趣的玩法?

    A:比如体验式乡村旅游,可以在田地捉鱼、植树、种菜、摘菜、拔花生、挖番薯、寻宝、喂养小动物等,有些地方正在建设亲子游基地,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能体验种菜、摘菜、插秧、煮饭、烧菜等,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到农场后,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学习辨认不同的蔬菜、简单的耕种技术和制作环保酵素等。

    如果条件允许,游客可以在农场周边环岛骑行,在滩涂植树,为小岛环保尽力,晚上露营观星。在广州附近的佛山,亲子农场也同样蓬勃发展,习耕园是其特色,除了学习耕种劳作,现场还提供作物种子、喷灌水器、锄头等,还有数十年经验的老农现场示范和指导。

    ■名词解释

    自然缺失综合征

    孩子失去童心的快乐:远离自然,孩子就无法拥有生命之初最本真的快乐。

    孩子失去感知的能力:他们无法亲身感受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

    孩子失去探索的欲望: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离大自然越远,他们的观察空间就越窄,所发现的疑问就越少。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5/06/content_7543360.htm

    图片来源:美食与健康、广州都市农耕科普基地

    本文版权属于联合汇(www.cneepn.com)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不得任意转载。转载请以完整链接形式标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联合汇 。

    本网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上一页:“最美低碳环保家庭”的生活是什么样? 下一页:乡土教材:有根的教育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