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波
“呱呱呱……”宽敞的大棚里,一串串葡萄从绿叶间垂下来,伸手可摘。不时传出几声蛙鸣,仔细一看,葡萄架下的水沟两旁,星星点点布满歇息的青蛙——7月10日,在高县沙河镇荣氏家庭农场葡萄园里,前来采摘有机葡萄的客人们收获了这样一份惊喜。
据农场业主骆萍介绍,她的农场于2014年开办,一开始就定位做高品质的有机产品,在种植葡萄过程中不用化肥、不用添加剂、不用禁用农药。“如何让人相信我的葡萄是生态种植?”骆萍夫妇反复思考,最终确定了“林下养蛙”的方式,一方面青蛙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高,哪怕是空气中含有农药都会让它死亡,这样足以证明他们的种植过程很生态;另一方面葡萄和青蛙共荣共生,青蛙呼二氧化碳吸氧气,葡萄呼氧气吸二氧化碳,青蛙捕食林间害虫,蛙粪还可以肥土。
据骆萍介绍,她养殖的品种名叫黑斑蛙。经过一两年的实践,这种立体种养模式基本成功。技术要领如下:
养殖池建造
黑斑蛙喜欢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大棚保温、葡萄遮阳、水槽保湿,葡萄园具有建造黑斑蛙养殖池的天然条件。一般葡萄行距在两米左右,黑斑蛙养殖池就因地制宜建造,顺向挖出宽50厘米左右、深30厘米—50厘米的水槽,用胶纸铺满防漏,以免水分过多渗入泥土造成葡萄烂根。四周以1米—1.2米的网围住,防止黑斑蛙逃窜。养殖池按功能分为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为了便于管理,可另建大一点的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
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管理:黑斑蛙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尾—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天—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次—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次—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为幼蛙。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只—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天—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次—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天—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只—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变为成蛙时就需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只—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生态环保网生态三农频道(www.cneepn.com)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不得任意转载。转载请以完整链接形式标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中国生态环保网。
本网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